He nian丨Sein und Sinn von Sein
Sprache: Deutsch
Taschenbuch: 328 Seiten
ISBN-10: 3495489223
ISBN-13: 978-3495489222
Abmessungen: 16.9 x 2.7 x 21.6 cm
海德格尔一生的思想道路是对存在问题(Seinsfrage,是之问题)的追问。在这同一条思想道路上,三种基本不同的追问方式:意义(Sinn)、真理(Wahrheit)与地方(Ort)分别在不同阶段主导了他的运思,所以海德格尔整体思想可以被概括为存在之追问的“一条道路,三个阶段”。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刻画海德格尔存在问题的整体图景,第二部分则聚焦于海德格尔早期(第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时间作为存在的意义”,对其哲学内涵、论证结构以及遗留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批判性考察。
在本书第一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海德格尔存在问题的起点“亚里士多德论存在者(alles, was ist; 所有是着的东西)的多重含义”以及它们的类比的统一,指出海德格尔用Sein-lassen(让存在)取代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第一实体的地位,开创了海氏独特的存在追问方式。这种新的追问方式首先是对形而上学精神的根本继承,集中表现为它是对一般存在者之整体的追问,即:既要追问存在者之一般的普遍性根据(ontologie),也要追问最高存在者如何使得存在者整体成为可能(Theologie)。海德格尔存在问题与“整体问题”的关联在于:它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一般存在-神-学说”(Onto-Theo-Logie)转变为了现象学视域下的“世界问题”。本书接着考察了胡塞尔、海德格尔早中晚期思想以及芬克对于“世界”的理解,剖析了何以“现象学的真正问题就是世界问题”。然而,由于海德格尔根本上强调存在本身与存在者、以及存在者整体的区分,存在最高的意义乃是“让”,所以存在作为最整全者同时也是最空虚者。这一点也是海氏存在追问对传统形而上学真正的突破。本书继而指出作为整体的存在必须同时就是“无”,并分析了“无”(das Nichts)与“不”(nicht)、“什么都没有”(nichts)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区别和联系。
在本书第二部分,作者首先分析了早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以及《现象学基本问题》等著作中形成的核心哲学命题“时间就是存在的意义”的哲学涵义,指出海德格尔根本哲学动机乃是顺着康德“时间图型论”的思路指明:时间不仅仅是此在生存结构之整体的意义(就是说,时间就是理解此在的“操劳”所必需的超越性视域),而且也是其他所有不同类型存在者(包括上手存在者、现成存在者、艺术作品、数作为持存性存在者等),进而也是存在之一般的意义。作者不仅分析了海德格尔这条哲学思路论证的逻辑环节中已完成和未完成的,而且根本上指明:由于海德格尔在分析此在本真性(Eigentlichkeit)时不仅突出了一种时间性方式,即朝向未来的向死而在,而且实质上也允诺了一种空间性方式,即通过“爱”或者“做出表率的操心”而朝向他人的“本真性共在”。作者进而得出结论,对于早期海德格尔来说,他如果要真正完成自己的思想任务,除了补足“时间就是存在的意义”论证环节,还需要在承认“空间也是存在的意义”基础上另外完成一部《存在与空间》。
整体来看,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问题的哲学起源、发展和突破,从而为理解海德格尔现象学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实质性继承点和突破点上,找到了一条更为清晰的线索。不仅如此,本书对海德格尔“存在的意义”问题的运思环节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内在批判,找出了这位二十世纪伟大思想家已说出中那尚未被说出的。